《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揭示人类行为的根本驱动力
3位作者,30年不懈研究,进行超过500次实验,严谨而精确地为我们揭开一切忧愁、不安和欲望的根源,并据此提供了修补、坚固盾牌之道。

荐语

地域攻击、减肥美容、博出名、营建兵马俑,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为,竟然来自同一种驱动力:怕死。

是的,不止这些,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和怕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终至,并为之恐惧忐忑,是高智商物种——人类,独有的困境。

如何打破困境,应对死亡恐惧?人类的高智商发明了两面盾牌: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几乎所有的精神痛苦,都源于这两面盾牌不够坚固。

3位作者,30年不懈研究,进行超过500次实验,严谨而精确地为我们揭开一切忧愁、不安和欲望的根源,并据此提供了修补、坚固盾牌之道。

作者简介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美】谢尔登·所罗门等

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合作30年,他们将存在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心理科学当中,使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死亡主题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超越了科学研究范畴的领域。其研究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斩获众多奖项。

试读

以下内容为《怕死》一书精华解读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会APP的VIP会员即可获得全部解读内容。

以下内容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第一部分:应对恐惧的两块盾牌

一、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二、文化世界观:击退恐惧

三、自尊:坚毅的基础

第二部分:不同时代应对恐惧的尝试

四、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五、真实的永生

六、象征性永生

第三部分:现代人的抗争与缺陷

七、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八、身体与心灵的矛盾

九、抵御死亡恐惧的两种机制

十、当盾牌出现裂纹

十一、生与死

正文

第一部分:应对恐惧的两块盾牌

一、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人类独有的困境

死亡临近,所有生命体都会恐惧,但只有人类,在危险消失后或还未出现时,也会感到恐惧。

这是因为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跨时空思考的能力,让人类既能意识到自己当下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将来的死亡宿命。

因此,对于死亡的恐惧,始终潜伏在人类心理暗影之中。清醒地意识到终将死亡,并始终为之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困境。

作者说,这是人类高智商的一大缺点。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人类的应对之道

高智商虽然有缺点,但更是人类得以将死亡恐惧有效禁锢的根本武器。人类运用自身的智商,演化出了两种心理途径,解决“意识到无法永生”的难题。

一是共享的文化世界观,让人类整个族群获得了意义感,感受到了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二是自尊,让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意义所在,相信自己的存在持久、有价值。

坚信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个人的价值所在,是使我们远离死亡恐惧的两面盾牌。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二、文化世界观:击退恐惧

学习事物的秩序

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慢慢成长,每次游戏、上学、看电影、去教堂、听成人对话,看电影里的英雄、新闻报道的事迹、广场上的国旗、大楼上的横幅,都在感受着事物的秩序,学习、接受在自己生活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发现自己生活在充满意义和符号的世界,是更大世界的个体,从而建立起文化价值观。

在成长过程中,人也慢慢发现死亡的真相。可是,从小养成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稳定的秩序、目的和意义,从而克服死亡的恐惧。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团结在国旗周围

22位法官参与了一项审判妓女的心理实验。其中一组在审案前,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死亡的问卷。一组则直接开始审案。结果,填写了问卷的法官判处的罚金,是没填问卷的法官的9倍。

另一个实验中,两组来自加拿大的学生,完成一种拼词游戏。开始前,其中一组阅读 “打倒加拿大”的文章。结果,这组人拼出大量关于死亡的词。

当人们感受到死亡恐惧时,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对所属文化价值观的心理忠诚,团结在旗帜等象征事物周围,以期击退恐惧。而当核心观念受到挑战时,死亡恐惧也同样会被唤醒。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三、自尊:坚毅的基础

自尊是什么

自尊就是感觉自己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是一个有价值的参与者。它意味着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自尊的源头并非完全形成并来源于内在自我,相反,它只是文化价值观提供给你的角色和价值的反映。你对于“好事”的理解,对于有价值的社会角色的理解,都取决于你的世界观。文化不同,所珍视和宣扬的内容就不同。印第安人把彩色羽毛视为权力象征,唐朝女子以丰腴为美。只有当我们信奉的文化世界观认为某些行为和成就有价值时,它才会让我们获得自尊感。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自尊如何缓解焦虑

自尊是我们所有人心理坚毅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心理安全,保护我们不受恐惧的影响,缓解我们的焦虑。

自尊增强时,人即使被提醒死亡将至,焦虑程度也会大大下降。

有一个实验,学生们先被要求参与一个组字测验,其中前一组被告知测试结果智商偏高,后一组未告知测试结果。然后,让他们接受电击实验,观测他们在接受电击时焦虑出汗的程度。结果,后一组出汗严重,但被告知智商偏高的前一组则出汗很少。可实际上,所谓的智商测试是假的,电击也不存在。

被毁掉的自尊

人们的自尊通常被这样毁掉:一,让个体或群体对其文化世界观失去信仰。比如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被全面否定,中国人陷入持久而顽固的自卑。二,主流文化否定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以《推销员之死》主人公为代表的,没钱、没特长,被判定失败的人群,艰难地寻求自尊而不得。

人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渴望,背后都是对自尊的追逐。但不幸的是,各种各样的失败、批评、排斥,把我们的自尊戳得千疮百孔。人们为了维护自尊,不惜为成功设置障碍,以便失败时当作现成的借口。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缺乏自尊的代价

不管自尊通过哪一种途径被毁,都可能引发:健康欠佳、抑郁、暴躁、自杀、酗酒、自残、上瘾、行骗等结果。

缺乏自尊的人,有些会接受全新的世界观,比如,崇洋媚外,作为弥补。有些会采取反叛行为,求助于帮派、邪教、边缘团体,疏远主流社会。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枪杀事件的主谋赵承熙,就是缺乏自尊的典型案例。他来自韩国,在美国长期被欺负、嘲笑,因而独来独往,最终在校园枪杀30人后自杀。虽然,大多缺乏自尊的人都不会成为屠夫,但很多暴力行为背后的确都有着缺乏自尊的影子。

听书精读情商沟通生活学院

《爱有8种习惯》

2019-2-23 17:47:47

听书精读情商沟通生活学院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2019-2-23 17:48:53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