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法律不等于正义,而是一套规则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在上一季《奇葩说》中,相信你一定对一位辩手印象深刻。

她就是,以“不接地气”著称的新奇葩——詹青云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说她“不接地气”,是因为在她的辩论中,很少有刻意设计的搞笑段子,也鲜有家长里短的煽情故事。

她的论点和论据,动辄就会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等学科,理智而清醒,往往超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聊“能者多劳,是不是在坑我?”,她就以经济学中的概念“比较优势”为刀,佐以乾隆皇帝的反例,淋漓尽致地剖析了“交换与合作”的意义;

比如聊“情侣吵架谁最该先道歉”,她可以在和身旁的男士演完恋爱小剧场后,还能补充一些生物学知识,作为Ending。

至于她和上一季奇葩说BBking陈铭在辩题“人类知识共享该支持吗?”中的开杠环节,更是堪称“神仙打架”,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哲学与物理学被反复探讨,引得弹幕不住惊呼“莫惹读书人”。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虽然无缘总决赛,但作为哈佛法学博士、新晋律师的詹青云,依旧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强悍的逻辑以及知性冷静的气质俘获了一众粉丝,令人心折。

于是,趁着新一季《奇葩说》还未开播,看理想抓住詹青云的空档期,邀请她共同制作了一档新节目。当然不是教大家如何辩论,而是一档更贴近詹青云本职工作的节目——《像律师一样思考》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 阿詹老师的发刊词抢先听

1.

讲道理之前,先讲「案例」

法律当然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自认是“遵纪守法好公民”的我们,对真实的法律可能有很强烈的陌生感,不常去深思,也无从深究。

所以,这个节目没有说太过晦涩的概念,而是用「讲案例」的形式引导我们步步深入法律的内核。

章莹颖案、张扣扣案、孟晚舟案、南海仲裁、争取女性堕胎权案、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些生活中的案件,让我们能更为轻易地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联,也更容易产生思考。

比如,曾引起过热议的「张扣扣为母报仇」杀人案——一个孩子在他十几岁的年纪,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人殴打致死,事情过去十几年,他觉得法律从未给他一个公正的评判。于是,他在长大后选择了复仇。

如何为张扣扣量刑,这都涉及法律到法律的知识:法律是否应该把情感的因素、把一个孩子受过的创伤、把一个人的过往经历都纳入它的考量?

又比如,杀人是不可以的,但是正当防卫就可以,因为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可问题在于,什么算作正当防卫呢?哪怕我们这个社会都可以同意正当防卫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如果你的生命有真实且迫在眉睫的危险,你可以动用武力去保护自己。可是什么叫做“真实又迫在眉睫的危险”?

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也都想过,但思索无果。而这次,终于有人为我们解答了。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2.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但詹青云告诉我们:律政剧里这种桥段大多都是假的

因为,经过漫长且繁琐的举证、质证、辩论的诉讼程序,最后到了结案陈词的时候,已经毫无惊喜可言。

詹青云说,打官司就好像一场漫长的牌局,每一个律师手里都有一副有各种组合的牌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律师手里的牌,他要决定怎样去打。

当你的手里没有“王炸”的时候,当你并没有抓一副好牌的时候,该怎样尽最大可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又该如何利用好手里的每一张牌?

在节目中跟着詹青云剖析各种真实案例,不单是听了故事,更是真实地模拟一个律师面对疑难案件的思维过程——

如何收集和保护证据,借由复杂程序找捷径,也借由程序正义搞拖延?

如何挑选证人和陪审团,用看上去没有明显联系的过往判例为自己的立场辩护?

如何从庞大的案例库,自相矛盾的判例中,找出原则跟道理?

这些问题,不止局限于法庭,很大程度上,这与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

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手里不同的牌,去为自己争取利益,所以这样的一种斗争跟思考。

法庭当然是充满斗争、充满争取的地方,但其中的斗争跟思考,其实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3.

在剖析一个个案件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也会发现,法律不是一个闭塞的领域,它的手会触摸到很多其他学科,比如伦理学、比如社会学……它往往是多个问题博弈的结果,所以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因此,詹青云会从不同维度去启发我们,让我们对很多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产生全新认知。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比如,身处「996」大潮中的当代青年,常常会羡慕不加班的工作制。而早在1895年,美国纽约州政府就出台了一个《面包工人法案》,规定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不可以超过10个小时,每周不可以超过60个小时:

有一位面包店的店主因为违反了这个法律,就被纽约州政府处以了罚款。

于是,这位面包店主就把纽约州政府告上了法庭,他告的是纽约州政府侵犯了他以及他的那些面包工人自由签订合同的权利,这个案子一直被告到了美国的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这个案子判给了这位面包店的店主,它给出了一份很抽象的判词:每个人都有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利,而纽约州的州政府并没有什么实在的理由,去证明超长时间的工作损害了公众利益,而只要这些面包工人他们都是自愿签订合同的,法官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政府应该加以干涉。

我们今天看,可能不理解,觉得法院帮助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其实,纽约州出台的《面包工人法案》才有问题。那时有大量勤劳的中国移民涌入纽约,他们每天都工作很长时间。如此,他们就触动了当地白人面包工人的利益。当地工人不愿这样辛苦地工作,就影响了纽约州的立法者,用法律的手段,用强制的最长工时,把大家拉回同样的起跑线。

而最高法院的判决,以自由为名,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反歧视。一个看上去和资本家为伍的判决,事实上保障了中国劳工自愿加班的权利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不过,这个案件中涉及到的平权问题俨然已归属社会学范畴。

在这个节目里,我们会不断地受到这种冲击,换到不同领域去看问题,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仿佛一场场思维游戏,一次次逻辑训练。

想来,这也是詹青云能在辩论场上熟练使用各领域理论的一个原因了。

深入了解律师的世界,近距离地接触法律,会发现:

正义的标准原本就模糊不清,它随着时代而变化,它在不同的场景里被解读和应用。

也因此,解读法律的律师,角色也显得暧昧。他们并不绝对是正义的化身,甚至在有的人眼中,可以为了钱颠倒黑白。

詹青云说,在学习法律前,自己也没有想过法律的复杂性。

当时申请去美国读法学院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写一篇个人陈述,谈一谈为什么想要学法律。她当时想了很久,最后虽然觉得很俗、很天真,但还是写了这样的一个主题:正义

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概述,为什么要听这个节目,那就是希望,在这个是非模糊的时代,我们可以充满逻辑地、尽可能理直气壮地维护正义,仅此而已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连载】

本文来源 看理想,由 锅盖头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如喜欢该课程,请支持购买原版课程,点击链接地址: 詹青云-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认知学习

99个用得上的《道德经》智慧,全面升级你的人生【连载至59】

2020-9-27 14:07:53

认知学习

知识内化训练营5期:更聪明 !21天给你一个北大学霸的科学记忆系统_小鹅通

2020-11-2 2:37:00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