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简介:吴国盛,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主题介绍:「一」科学精神的起源
在现代中国,科学受到高度推崇,然而,科学并没有诞生在古代中国,而是起源于古希腊。这是由于双方独特的”人–文”结构决定的。
中华文化是典型的血缘文化,亲情文化,儒家把”情”高度提炼成”仁”,”仁爱”成为中华文明的理想人性追求。而”仁爱”是有差等的,为了处理这种差等有序的社会关系,儒家提出”礼”这一解决方案,”所以中华文明的主流学问是礼学、伦理学。
而希腊土地贫瘠,必须频繁与陌生人贸易才能生存。这催生了希腊人独特的契约文化。契约文化要求每个人必独立自主,这促使希腊文明把”自由”作为最高的人性理想。而科学在希腊人眼中是自由的,因此,”自由–科学”成为希腊的”人–文”。
课程价值: 课程为我们揭示了科学没有诞生在古代中国,不是偶然的错失,而是存在的命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主题介绍:「二」近代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是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相对于古希腊无用的科学,现代科学是有用之学。
基督教为现代科学奠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条件。首先,基督教奉行”耶路撒冷的归耶路撒冷,雅典的归雅典”,神圣教义与世俗学术并行不悖;其次,基督教继承并光大了罗马的法律传统,使欧洲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再次,大学师生享有高度的学术自由,为科学的复兴提供了精神土壤。
基督教为现代科学提供了观念前提。首先,基督教提出了意志自由的概念,强调对力量的追求;其次,基督教把人提升为世界的主宰;再次,基督教把自然当做受造物,降低了自然的地位,使得实验成为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课程价值: 课程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科学对力量的追求,同时刷新了我们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认知。
主题介绍:「三」科学与艺术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二者似乎截然不同,但本质上而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在古希腊时期,科学是无功利的、纯粹的,因而科学是自由的,而艺术是有功利目的的、实用的知识,因而它不是自由的。以自由为最高人性理想的希腊人显然更崇尚自由的科学,而不是实用的艺术。因此,希腊人认为科学高于艺术。
近代以来,科学由求真的科学变成了求力的科学。成了追求力量的工具,不再具有完全自由的属性。与此同时,艺术抽空了实用的功能,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因此,现代艺术是无功利的,是自由的。从自由的层面上看,艺术高于科学。
课程价值: 课程为我们展示了科学下行,艺术上行的过程,同时刷新了我们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知。